跳转至内容
Merck
CN

ABE1008

Sigma-Aldrich

抗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抗体

0.5 mg/mL, from rabbit

别名:

Ligand-dependent nuclear receptor-interacting factor 1, LRIF1, RIF1, C1orf103, Receptor-interacting factor 1

登录查看公司和协议定价

选择尺寸


关于此项目

UNSPSC代码:
12352203
eCl@ss:
32160702
NACRES:
NA.41
技术服务
需要帮助?我们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团队随时乐意为您服务。
让我们为您提供帮助
技术服务
需要帮助?我们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团队随时乐意为您服务。
让我们为您提供帮助

生物来源

rabbit

质量水平

偶联物

unconjugated

抗体形式

affinity isolated antibody

抗体产品类型

primary antibodies

克隆

polyclonal

纯化方式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种属反应性

human, mouse

种属反应性(根据同源性预测)

primate (based on 100% sequence homology)

浓度

0.5 mg/mL

技术

immunocytochemistry: suitable
western blot: suitable

NCBI登记号

UniProt登记号

运输

wet ice

靶向翻译后修饰

unmodified

基因信息

human ... LRIF1(55791)

一般描述

观测值〜100 kDa
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LRIF1),也称 RIF1、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由LRIF1/C1orf103/RIF1基因编码。维甲酸受体(RAR)是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抑制中起关键作用。RAR转录活性受到数目不断增多的核受体(NR)共调节因子(coregulator)家族的介导。 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LRIF1)就是这种共调节因子。 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LRIF1)是配体诱导的维甲酸受体α转录活性的抑制因子。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LRIF1)在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普遍表达,并且仅位于细胞核,对核基质有特异性。

免疫原

KLH偶联线性肽,对应于人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1的C末端附近区域。
表位:近C端

应用

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一个代表性批次的1:100稀释液在HeLa、A431、HepG2和NIH/3T3细胞中检测到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
研究子类别
染色质生物学
研究类别
表观遗传学&核功能
该抗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抗体经验证可用于蛋白质印迹&IHC中检测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

外形

亲和纯化
纯化的兔多克隆抗体,溶于含有0.1 M Tris-甘氨酸(pH 7.4)、150 mM NaCl和0.05%叠氮化钠的缓冲液中。

制备说明

自收到之日起,在2-8°C条件下可稳定保存1年。

分析说明

通过蛋白质印迹在SH-SY5Y细胞裂解液中进行了评估。

蛋白质印迹分析:该抗体的1:2,000 稀释液在10 µg SH-SY5Y细胞裂解物中检测到配体依赖性核受体相互作用因子 1。

免责声明

除非我们的产品目录或产品附带的其他公司文档另有说明,否则我们的产品仅供研究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其他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未经授权的商业用途、体外诊断用途、离体或体内治疗用途或任何类型的消费或应用于人类或动物。

未找到合适的产品?  

试试我们的产品选型工具.

储存分类代码

12 - Non Combustible Liquids

WGK

WGK 1

闪点(°F)

Not applicable

闪点(°C)

Not applicable


分析证书(COA)

输入产品批号来搜索 分析证书(COA) 。批号可以在产品标签上"批“ (Lot或Batch)字后找到。

已有该产品?

在文件库中查找您最近购买产品的文档。

访问文档库

Chenlu Wang et al.
PLoS pathogens, 20(7), e1012344-e1012344 (2024-07-08)
AAV-mediated gene therapy typically requires a high dose of viral transduction, risking acute immune responses and patient safety, part of which is due to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host-viral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post-transduction viral genome processing. Here, through a genome-wide CRISPR
Darina Šikrová et al.
Communications biology, 6(1), 677-677 (2023-06-29)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FSHD) is caused by the epigenetic derepression of the 4q-linked D4Z4 macrosatellite repeat resulting in inappropriate expression of the D4Z4 repeat-encoded DUX4 gene in skeletal muscle. In 5% of FSHD cases, D4Z4 chromatin relaxation is due to

我们的科学家团队拥有各种研究领域经验,包括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合成、色谱、分析及许多其他领域.

联系客户支持